中庸的作者是誰啊?
《中庸》的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子思。
作者簡介:
子思,魯國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孫,春秋戰(zhàn)國之際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歷史上稱之為“述圣”,他開創(chuàng)的學派被稱為“子思之儒”,與孟子并稱為思孟學派。其主要作品有《漢書•藝文志》著錄《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原文節(jié)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中庸的主要思想內容是什么?
誠:儒家認為“誠”是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之一。誠被看作是世界的本體,追求達到誠的狀態(tài)和境界是做人之道。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中和:中和是《中庸》開篇提出的概念,強調在情感、欲望等未表現出來時要保持內心的中正平和,當表現出來時又要符合節(jié)度,達到中和的狀態(tài)。例如,在面對成功和失敗時,內心保持平靜、不驕不躁,行為上也不過分得意或沮喪。
執(zhí)兩用中:孔子將中庸解釋為“中立不倚,執(zhí)兩用中”,即在處理問題時,要把握好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不偏向任何一方,選取適中的辦法。
時中:強調要根據不同的時間、場合和條件,靈活地把握中庸之道,做到與時俱進、因時制宜。
慎獨:《中庸》主張慎獨,即在獨處時也要謹慎自律,遵守道德規(guī)范。即使沒有人監(jiān)督,也能自覺地按照道德準則行事。
忠恕:這也是中庸思想的重要體現。“忠”要求盡己之心,積極為人;“恕”則強調推己及人,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與人交往中,要以忠誠和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自我修養(yǎng):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yǎng)、自我監(jiān)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圣的理想人格。
這些思想不僅體現了儒家哲學的基本原則,也在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和諧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中庸的作者是誰?。恐杏沟闹饕枷雰热菔鞘裁矗?/a>
- 共筑金融云上新核心 華為主機上云方案亮相2024金融主機上云工作會議
- 中國證監(jiān)會將香港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放寬至80%
- ?駐馬店市第三綜合抽查組檢查指導西平縣今冬明春重大事故災害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開展情況
- 蘇州相城區(qū)永昌路照明升級,照亮民生“最后一公里”
- 徐州泉山桃園街道:傾聽群眾呼聲 打造“抒心桃園”特色品牌
- 徐州云龍區(qū)黃山街道:書記項目強動能 跑出發(fā)展加速度
- 北海至武漢卷鋼鐵路整車首發(fā),開辟運輸新途徑
- 廣西以國際帆船賽事?lián)P起中外交流之帆
- 黃淮以南地區(qū)氣溫將明顯偏低 中東部大風降溫天氣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