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擺尾,濺起水花一地——“給俺拿這條,最壯實!”山東煙臺九田市場,海鮮攤位鋪開百米長街,市民拎著水桶逛起“海洋大集”。
“這批魚,剛從長島的海洋牧場‘游’過來,倆小時前才下活魚運輸船。”攤販樂呵道,“過去‘捕’魚,現在‘養(yǎng)’魚。有了海洋牧場,海鮮的品質、產量一年賽一年。”
向海洋要食物,“藍色糧倉”越發(fā)豐饒。離岸6海里的茫茫海域,坐落著南隍城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qū)。涌浪湍急,8座智能網箱平臺巋然穩(wěn)立,四腳鋼柱直插海底。30米深的巨網潛入水下,魚蝦游弋,藻貝安家。
“別看個兒大,每座網箱只需兩三名工作人員。為啥?喂魚有自動化投餌機,巡塘用水下攝像頭、傳感器,用電靠海上風電、光伏。”經海系列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長劉玉磊說,“一座網箱年漁獲約1000噸,相當于數十戶傳統(tǒng)漁家的收成。”
馬達聲起,一艘漁船劃開海面。“在海上放牧,不光養(yǎng)魚,還得耕海。”葛茂武是南隍城的老漁把式,負責海洋牧場的貝類底播增殖,將筐筐貝苗倒進大海。
作為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實施主體,位于黃渤海新區(qū)的煙臺經海海洋漁業(yè)有限公司已在南隍城島海域投放8座智能網箱。2024年,南北隍城海域經海國家級海洋牧場獲批設立。
如今,扎根深海的鋼筋網箱,為漁民筑起“避風港”。“3000噸的網箱里又注入3000噸水,可抵御臺風巨浪。網線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耐海水侵蝕、抗鯊魚沖擊。”經海漁業(yè)網箱設備運營保障中心主任云良說。
在煙臺,這樣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qū)已建成22處,數量居全國前列。魚滿艙的幸福里,耕海牧漁的航程上,人們努力念好新時代的“山海經”。
關鍵詞:
凡注有"環(huán)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huán)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huán)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huán)球傳媒網",并保留"環(huán)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新春見聞)北京中軸線上的“洋面孔”
- 共慶申遺成功后首個春節(jié) 全球多地高塔和地標建筑點亮“中國紅”
- 探親假婚喪假執(zhí)行40多年,職工期盼優(yōu)化調整
- 廊坊固安戶外用品產業(yè)帶推廣與展洽會舉辦
- ?長風破浪開新局 團結奮進啟新程——西平中原村鎮(zhèn)銀行召開2024年度工作會暨2025年迎新團拜會
- 13.8萬億元、792萬名……多組數字背后盡顯消費市場活力足、需求旺
- 父母中誰的X染色體影響子女大腦衰老?
- 深圳南山小學數學期末考卷是操之過急還是傳遞教育改革信號
- (新春見聞)“中國御醫(yī)之鄉(xiāng)”話“蛇寶” 傳世古方走向世界
- “國補”政策成春節(jié)促銷亮點 更多“電子年貨”加入百姓“購物車”